英文觀念平台
學習英文的順序:聽、說、讀、寫
應英系 紀志賢
今天要談一個很簡單的概念,學英文的順序。大家都知道,語言的學習包含了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個技能(近來亦有人將翻譯當作語言學習技能的指標之一)。那麼為什麼是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這樣的一個順序,而不是「說、讀、聽、寫」或是「讀、寫、聽、說」?這樣的一個順序重不重要?對我們學習英文有什麼影響?
首先,語言的學習需要有「輸入」的「語料(source)」,就如同吃飯一樣,有了「食物」,我們才有「能量」,才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。所以,學習語言最重要的,便是「接觸正確的語料」,有了「輸入正確的語料」,學習者才有可能「輸出正確的語言產品」。當代幾乎所有語言習得的理論也指出,如果沒有機會曝露或接觸到語料,便無法真正習得「acquire」語言,不論學習母語或是外語,都是一樣的情形(詳見洪蘭,<< 腦內乾坤 >>一書,天下文化)。所以學習英文時,最重要的,就是「接觸正確的語料」。在語言學習過程中,「讀」與「寫」,算是比較進一步的技能,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學習;所以從前教育不普及的時代,許多人可以「聽」、「說」一個語言,但是沒有受過教育,就無法「讀」、「寫」。因此,「聽」,成了學習英文時,最首先也最重要的一個技能;沒有認真「聽」英文,或接觸到的語料不正確,則絕對無法「說」出正確的英文。原因很簡單,沒有正確的獲得「輸入」,當然無法「輸出」正確的產品囉。
既然學習英文,「聽」是最重要的一個技能,那麼為何我聽力不好,可是文法或著英文閱讀能力卻不錯呢?的確有這樣的可能性,「聽」「說」的英文能力不強,但是「讀」「寫」的英文能力很好。早期台灣的英文教學就創造出許多這一類型的學生,因為畏懼「聽」、害怕「說」,但是為了「聯考」,只好對著文法死K活K,把文法死背下來。在考試與家人期待的雙重壓力下,英文的「讀」跟「寫」果真進步了,但是卻「聽不懂」與「不會說」。這樣子的學英文不僅事倍功半,同時也學不好英文,一遇到老外,還是講不到三五句英文,便知難而退,無法樂在其中。
古語云:「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」。學習語言也是如此,英文的學習絕對不是記一些單字、背幾條文法、讀幾篇文章,就可應付了事。跟日常生活一樣,我們總是要先「聽」,聽人家講話,才知道如何回話。「聽」之後才「說」。而且能「聽」能「說」,這是才是培養英文溝通能力最重要的過程。所以,記住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這個學習的順序,且不論你之前的英文「背」得多辛苦,「記」得多難過,試著從「聽英文」與「說英文」開始吧,重新找回溝通的樂趣,英文自然會進步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