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如何掌握學習英文的精髓(1

應用英語系 紀志賢

 

說到學英文,不論英文學的怎樣,每個人都有滿腔的「英文經」。有的人可以侃侃而談,聊上一整天學習英文的秘訣或捷徑,有的人則皺緊眉頭,直呼英文真是難學,大吐英文不好學的苦水。不論是哪一種人,由此可見,在「全民瘋英文」的時代,台灣人確實卯足了勁,耗費許多心神在這洋人的玩意上,無時無刻不戰戰兢兢,終日惶惶以對。然而在此同時,必須加以提出的是:「人們是否掌握了學習英文的精髓?」

 

學習,需要方法。學英文,更需要掌握學習語言的精髓。否則,學了再多年的英文,仍將是裹足不前,無法進步。說到學習英文,其實很多的台灣學生,常常是抱著一本英漢或是漢英字典,在學習中英文之間語言的轉換;這一種語言間的轉換就是一般所謂的「翻譯」。翻譯即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,既然學習英文變成了一個兩種語言轉換的過程,那麼,英文的聽、說、讀、寫,都帶有中文轉換的影響;因此,長期之後,英文成了「中式英文」,如此一來,英文自然無法進步。為了學好英文,我們需要方法來防止或避免「運用中文來學英文」。乍聽之下,這似乎有點矛盾,畢竟我們運用中文溝通思考已經數十年了,怎麼可能不利用到中文來學習呢?運用中文這麼自然的一個過程,有可能從我們學習英文的歷程中去除嗎?

 

正是語言思考的模式,成為學習英文能否精進的絕對因素。既然我們已經建立了中文思考的模式,也許當我們在使用英語時,也可以建立起另外一套的「英語思考模式」。之前,我們可以不自覺的用中文來思考,那是因為我們每天說中文,每天接觸到中文的邏輯與思考模式。今天,為了要精通英文,我們需要用英文的邏輯與思考模式來學習英文,同時,阻斷運用中文來學習英文的過程。

 

那麼,要如何訓練自己建立英文思考的模式呢?最重要的是,要破除害怕直接運用英文的困窘。學生不敢直接用英文,最大的因素是害怕講「錯」。於是只好先想好中文,翻譯成英文,然後再講成英文。學生直接用英文講,覺得容易犯錯。講英文犯錯,似乎是台灣學生最大的恐懼;害怕講不好、害怕被嘲笑、害怕丟臉。但是,犯錯的經驗越多時,所建立起的錯誤嘗試(trial-error)經驗也越加成熟,不但可以慢慢的累積英文思考的底子,更可以增進英文思考的能力。其次,一定要使用英英字典,當學生運用英英字典時,就是在熟習英文世界的邏輯與定義,對於英文單字的意義也能夠完全掌握。比如,沒有運用英英字典時,problemquestion就常常遭到誤用。problem表示需要解決的「問題」,question表示有什麼想提問的「問題」,若是沒有詳察,直接用中文來翻譯英文,就會出現下面「有問題」的句子:I don’t have a problem to ask you.(我沒有問題要問你。)My question is I am sick so I can’t go out.(我的問題是我生病了,無法外出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h jeats 的頭像
    jih jeats

    詩 生 活

    jih je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